第(1/3)页 这个想法跳出脑海的时候,连沈括自己也被吓了一跳。 这……不可能吧? 谢知凛的身份,早在很久以前他就查清楚了,就是献太子之后没假。 否则严和风也不可能利用他的名声,召集起那么多起义之士。 没错。 早在很久以前,十年前,或许十五年前,甚至是二十年前,严和风就已经在利用谢知凛的名义起事了。 当年,献太子被害,先皇暴毙,就有许多人觉得这件事有蹊跷。 献太子在死前虽然被问罪幽禁于东宫,但他在朝堂中的声望一直很高,而且不是那种官场经营出来的声望,而是实在实的。 民间百姓更是把他称为真龙天子,对他无比爱戴。 所有人都期盼着他能当上皇帝,然后还这天下一个盛世太平。 可是,没想到,他死了。 最后登基的是当时的二皇子,赵修平。 赵修平其人,不仅在官员们心里的形象差,名声差,在民间的名声尤其更差。 他刻薄寡恩,在当太子的时候,就沉迷于玩弄权术,心思完全不在正道上,再加上他当时还沉迷于女色。 坊间有传闻,说他一直对献太子妃心怀不轨,只是碍于身份,不敢堂而皇之的图谋。 这或许是空穴来风,但民间传得沸沸扬扬,赵修平的声誉自然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。 不过他自己好像不在意这事。 至少在无意中偷听到宫人谈论这件事的时候,他并没有恼羞成怒,如他平日的作风般处死那两名宫人,而是冷冷一笑就放过了。 那笑容,分不清是嘲讽,还是别的。 沈括觉得,那大概是不屑吧。 不屑于和几个宫人计较,不屑于浪费唇舌去解释这种无聊之事。 总之,他是不太相信,赵修平会与献太子妃有染的。 但无论怎么说,严和风拿捏住谢知凛,确实是因为看中了献太子的好名声。 献太子的死,不管当年还是现在,本身就是笼在许多人头顶上的一团疑云。 大家嘴里不敢说,心里却无不是在为献太子喊冤的。 而谢知凛身为他唯一的子嗣,自小身世凄惨,受人迫害,需要隐姓埋名才能活下来,自然又为这场冤屈添上一份悲情色彩。 那些不满赵修平暴政的人,自然也就将献太子当成了心里的白月光。 对于他的子嗣,天然的就多了一层好感。 那么谢知凛再振臂一呼,他们顺从响应,也就不在话下了。 这才是严和风为什么一定要死死把握住谢知凛,把握住这个身份的原因。 此时,严和风根本不知道沈括在想什么。 他冷冷的看着沈括,道:“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,说!你还敢不敢背叛我?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