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李林甫真是个奸相啊,感觉比杨国忠还坏。” “王忠嗣不死,安禄山不反。” “顶级的权谋都是玩心理战术。” “这个规则是皇帝。” ...... 永乐年间。 朱瞻基思索片刻之后,缓缓说道: “或许在审查完,王忠嗣没有任何问题之后,唐玄宗给王忠嗣官复原职,甚至是因为补偿而兵权增加。” “这样王忠嗣因祸得福,感觉到皇帝圣明,感到自己更胜以前被信任,他就对大唐愈发忠心。” “大唐的结局,会不会就改变了呢?” 朱棣同意朱瞻基的说法,附和道: “王忠嗣不死,安禄山就不敢发动叛乱。” “也就没有之后的安史之乱了。” 最后,朱棣一声叹息: “可惜啊!” “将星陨落,何其悲哉!” ...... 李隆基此时脸色惨白,显然已经想明白了整件事。 李林甫成功用王忠嗣与太子勾结的理由,引起了他的猜忌。 怀疑一旦开始,就很难消失。 李林甫正是利用了这一点,成功打击了政敌,稳固自己的地位。 而大唐,也失去了一位忠臣良将。 而王忠嗣已经逝世,此事也无法挽回。 李隆基轻轻闭上眼,心中感觉到有几分愧疚。 自己从小教育的孩子,怎么会对自己生出不忠之意呢? 然而,片刻后,李隆基又摇了摇头。 他的怀疑都是合理的。 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,也是太宗一手带大,后来又为何会造反呢? 人心都是会变的。 第(2/3)页